四川教育新聞網(wǎng)

新聞熱線:4000-2300-35 QQ:3283783520

【中國教育報】通過讀書成為一名特級教師

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網(wǎng)站編輯  熱度:℃   發(fā)布時間:2015-10-27

      當下這個時代,社會浮躁、工作、生活節(jié)奏快,人們更多地去刷微博、玩微信,書籍卻被冷落、束之高閣。讀書,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人們只在有需要的時候,才會想起來翻翻書。閱讀,正在失去它原本的意義。

      池昌斌,這位從浙江南部大山里走出來的鄉(xiāng)村教師,是書籍讓他認識了外面的世界、讓他的思想與時代同步,最終成為一名特級教師。

      他都喜歡讀哪些書籍呢?如何才能通過閱讀,成為一名特級教師呢?

      這篇文章會有您想要的答案!

一、“路遙”帶著我養(yǎng)成閱讀好習慣

      小時候在山區(qū)長大,基本上沒有條件閱讀課外書。初中開始對地理、歷史尤其是軍事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

      讀中師的時候,沒有好好學專業(yè)文化課,“狂讀”武俠小說,金庸、梁羽生、古龍等人的作品通讀了一遍。當時讀這樣的書會被看作是虛度光陰的表現(xiàn),后來我曾借鑒金庸先生的“武俠”方式表達我的教學探索路徑——《從無為到無劍——我的課堂教學探究之路》,頗能啟發(fā)聽眾。

      真正的閱讀,其實是從在農(nóng)村當教師開始。在農(nóng)村呆著,空閑的時間比較多,所以一開始純粹是因為無聊,為了打發(fā)時間才讀書。當時我精心讀的第一本書是路遙的《平凡的世界》,深受感動。孫少平、孫少安兄弟出生在如此艱苦的地方,歷經(jīng)生活磨礪,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平凡但內心強大。我同樣出生寒門,被分配到特別偏遠的地方工作,情景相似,讀起來特別入情入境有感觸。這本書后來又重讀了好幾遍,深夜在那個偏僻山村小學的宿舍里潛心閱讀路遙先生的作品,激勵自己在農(nóng)村好好工作和生活。

      后來我想了很多辦法弄到了路遙先生所有的作品:《早晨從中午開始》、《人生》等等,逐一細細品讀,從此慢慢養(yǎng)成了閱讀的好習慣。

二、身處農(nóng)村,是閱讀讓我與這個時代同步

      接著我有了定期到書店淘書的習慣,開始看賈平凹、梁曉聲、余華、王朔、王蒙、余秋雨等作家的書,并在朋友的推薦下訂閱了《南風窗》、《南方周末》、《方法》、《三聯(lián)生活周刊》等報刊,我被這些報刊傳遞的對中國社會的憂慮,對現(xiàn)實與未來理性的思考所感動。到今天我都深深記得《南方周末》當年新年獻詞中的兩句話:讓無力者有力,讓悲觀者前行!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淚流滿面!

      那個時候的《南方周末》激進而理性,充滿溫情,他們正義的聲音總能進入我們的內心,擊中我們最柔軟的那一部分,引發(fā)我的強烈共鳴。

      在那個偏遠的鄉(xiāng)村,盡管訂閱的《南方周末》會晚一個星期到,但總是充滿了期盼。每周都有期待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那是一本書、一本雜志和一份報紙帶給我的希望。在那個沒有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閉塞的年代,盡管我身處偏遠之地,但是眼睛和思維是和這個時代同步的,甚至是超前的。因為我和那個時代最具卓越遠見以及公平正義感的一個群體站在一起,這對我的人生觀以及教育價值觀的形成起到了重大的影響作用。試問,那些身處城市的教師們,又有多少在讀他們呢?

      因為聽搖滾樂,我又開始買一些和藝術有關的書來讀。那時候還看經(jīng)濟學,統(tǒng)計學方面的書,我還報了法律專業(yè)的自考,系統(tǒng)讀了一些有關法律知識的書籍。

      看的書越來多廣,知識面也就越來越寬。我讀了比爾蓋茨的《未來之路》,何青漣的《現(xiàn)代化的陷阱》,安迪格魯夫的《只有偏執(zhí)才能成功》、《曾國藩家書》、老六的《讀庫》系列,并且關注TED和“一席”的演講……我還讀了大量的人物傳記:《李嘉誠傳》、《洛克菲勒傳》、《羅斯福傳》、《毛澤東傳》……

      當我的閱讀面越來越寬廣,也越來越發(fā)現(xiàn)自己的知識太匱乏,觀念太落后,思維太膚淺。我經(jīng)常感慨:自己懂得真是太少了,原來還有這么多的知識我不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觀點和視角,原來還有人是這樣思考問題……

三、如果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只做一件事情,那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去讀書吧!

      一個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最關鍵的其實不是教學技巧的習得,而是他理性成熟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的形成。如果說,要促進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只做一件事情,那我會毫不猶豫地說:讓教師去讀書吧!

      而現(xiàn)在,閱讀已經(jīng)成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成為生活的一種習慣。我的辦公室,家里的床頭、書房、衛(wèi)生間、餐桌、沙發(fā)上一定有書,隨手抓來就可以讀。每周我都會去書店購書。出門在外我的背包里始終會帶著一本書,見縫插針有時間就讀書,每年能讀五六十本書。

      閱讀就是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是我作為教師存在的方式!

      我很少讀純粹的教育類書籍,更多閱讀的是無關教育的書籍,非常多元,包羅萬象。有一年我在杭州參加一個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分享會,我提出教師閱讀的章魚論:教師的閱讀應該和章魚“保羅”一樣,它有很多觸須觸及這個社會的不同領域,政治、經(jīng)濟、文化、宗教、哲學、藝術,要看不同領域的書籍,做一個“越讀者”,這樣才能建立起多元而綜合的知識結構體系。而這樣的老師,視野一定會更寬廣,更能觸類旁通,無疑更能勝任教師的工作。

      未來的教師能不能適應綜合化、主題化、跨文化、跨領域、跨學科的教育教學需求,是教師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之一。

四、閱讀,時間根本不是問題

      目前,我們的教師普遍知識結構單一,思維方式單一,以個人喜好來做決定,缺少理性和包容性思維,個人片面主義與狹隘民族主義盛行。一個老師也許不需要在某一個領域非常精通,但他一定要知道很多。這樣的老師有什么好?學生和我們交流的時候,他們會覺得老師好像“無所不通”。學生說音樂,老師就能聊音樂,說藝術老師就可以聊藝術,說戰(zhàn)爭史老師就可以聊戰(zhàn)爭史,說金融危機老師就可以介紹歷史上那些著名的金融危機事件和孩子們一起分享。

      民主平等,尊重學生,知識面廣,興趣廣泛,多才多藝,談吐幽默的老師最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并有利于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無疑也會更受學生歡迎。要建構起這樣一個老師的特點和形象,最直接最有效的路徑就是跨界閱讀,多元體驗,而不僅僅只是關注教學。

      非常遺憾的是,現(xiàn)在很多的老師幾乎不閱讀,花大量時間“聊微信”,“看微博”,閱讀來自網(wǎng)絡的碎片化信息。常常有老師對我說:我哪有時間讀書!其實,有沒有時間讀書,更多的還是一個習慣和重視程度問題,只要我們充分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以及體驗到閱讀的樂趣,時間根本不是問題。

      無論站在哪個角度,教師群體都應該是全民閱讀的第一倡導者與實踐者,改變閱讀現(xiàn)狀,應該從教師群體開始吧!

      一個人,如果有那么兩三個足以影響我們去擁抱卓越與幸福的朋友,有那么幾本好書、那么幾本特殊的報刊雜志,這些將足以影響我們的人生。


責任編輯:李雪娃

四川教育新聞網(wǎng)榮譽出品

行業(yè)合作:孫女士:028-85056429

手機:18780127311  郵箱:3283783520@qq.com
聯(lián)系電話:4000-2300-35  地址:成都市一環(huán)路南四段22號

Copyright © 2010 - 2015 四川教育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