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際教育的逐漸升溫,國際學校也愈發(fā)火熱。國際學校和家長互相選擇:
國際學校最不喜歡的幾類家長:
1、把自己當成上帝的家長
有這樣心理的家長會把校長定位為客服經(jīng)理,孩子變成了商品,這樣的局勢下是不可能有家校共建、同盟關系的。
2、“愛吃自助餐”的家長
這類家長抱著付了費就要吃到飽、吃到好的心態(tài),要求學校提供諸如高爾夫球等各式課程。但教育歸根到底是公平的事,孩子不是每天被塞滿才有足夠的收獲,才對得起學費。
3、“天才的爸爸”或“天才的媽媽”
這類家長自己不是天才,但他們堅定地認為自己的孩子一定是天才。學校一點點不足都被看成耽誤孩子成為天才的殺手。學校時刻站在被告席上,面對他們的指責和質(zhì)疑。
4、病人型家長
這類家長很焦慮,需要專家、校長、教育家給他開藥方,但自己卻不愿意去思考,喜歡問別人要答案。
5、奴隸型家長
這類家長把為孩子傾注的全部心血和期待都轉(zhuǎn)嫁給學校。但培養(yǎng)有情懷、有想法、有熱情的孩子,不只能靠學校,得靠一個家庭,大家一起才能做好。
6、奴才型家長
他們只認可西方教育,覺得藍眼睛、高鼻子的校長才可以給孩子國際化的未來。
關心子女教育的家長分五級:
1、起步階段是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錢;
2、第二級是舍得花時間陪孩子的家長;
3、第三級是開始思考和意識到問題所在的家長;
4、第四級是愿意思考并反思自身不足,愿意通過不斷學習和努力提升自己的家長;
5、最高一等的家長是什么樣,家長們不要依賴所謂教育專家給出的答案,而是思考什么是家長最大的愛?什么是給孩子的最棒的禮物?
家長如何挑國際學校
“選擇什么樣的學校,要看辦校的初心是為了做百年名校,還是撈一筆教育利潤。”擇校時更多關注創(chuàng)辦人和投資人的初心,看高層架構。
此外,學校的核心是老師,“為什么芬蘭的教育世界排名第一,因為他們把最好的人才留在了教育行業(yè)。”“低師生比不是因為孩子需要很多老師的關注,而是讓老師在教學之余也有時間和空間提升人格和素養(yǎng),和孩子一起成長。”
選擇學校關鍵關注什么
在擇校問題上,“為什么沒有選擇公辦學校而是選擇國際學校,你期待從國際學校得到什么?”家長如果期待從國際學校得到的是可以去斯坦福、哈佛,那么很多公辦學校也可以辦到這一點,如果是希望孩子英文說得更好,那也可以有很多途徑實現(xiàn)。“希望孩子用什么方式學習,形成何種能力,如何養(yǎng)成這種能力,這才是一個家長最應該關注的問題。”
家長在選擇國際學校時,應該考慮學校辦學理念是否與自己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孩子怎么成長,每天在學校到底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生活,和什么樣的老師,用何種方式交流,這些才是最重要的。”反過來,家長也需要跟孩子一起探討,“我到底要什么,我是誰。并且?guī)椭⒆有纬赡撤N能力,用行動定義自己。”家長在選擇學校時不要盲目崇洋,“中國本身就是世界的一部分,我們本身就是國際化的一部分。”
學生必須思考的問題是“為什么選擇這所大學,為什么這所大學會選擇你?”美國大學看重的就是中國學生所具有的獨特背景、文化思考和東方智慧,以保持他們的文化多元性,“如果你失去了自己的文化認同和根基,就像純粹的美國人,美國大學為什么要選擇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