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熱線:028-85056429 通訊員QQ群:197538807
投稿郵箱: 2629731537@qq.com

玉林中學附小校長受邀出席第十四屆全國自主教育研討會

來源:成都玉林中學附屬小學  作者:李林 通訊員 何佩霖  瀏覽量:   發(fā)布時間:2024-05-31

2024年5月23-24日,第十四屆全國自主教育研討會在北京中關村第一小學舉行。本屆峰會以“教育數字化,構建自主教育新生態(tài)”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國家教育數字化戰(zhàn)略行動精神,充分展示數字化對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賦能作用,進一步推動教育數字化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成都玉林中學附屬小學凌乾川校長受邀出席本次峰會。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本次論壇由北京海淀區(qū)教師進修學校校長姚守梅主持。當代著名教育學家,中國教育學會名譽會長顧明遠老先生為大會作了精彩致辭,顧老先生指出:當今教育進入新時代,教師既要認識到數字化賦能教育的優(yōu)勢,也要看到技術存在的局限性。在推動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的過程中,堅持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教育高質量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隨后中科院院士金奎娟教授為參會老師們作專題講座《探索光與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分享了光與人工智能的結合應用以及未來發(fā)展趨勢,向大家科普光與人工智能的奇妙世界。智者的引領讓老師們大開眼界之余,更加深刻體會到數字化背景下,教育變革的迫切性。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教育數字化的出現,既拓寬了教育發(fā)展的新疆域,也帶來了發(fā)展中的局限困惑,基于此,大會特邀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王素、北京中關村第一小學校長景小霞、自主教育文化傳承與發(fā)展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劉桂旺、成都玉林中學附屬小學校長凌乾川、成都高新濱河學校書記張云等專家齊聚一堂,就自主教育理念下的數字化實踐與探索展開巔峰討論。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凌乾川校長向與會嘉賓介紹玉林中學附小在數字化轉型下的教育評價改革:“我校利用數字化評價體系平臺,采集過程性學習數據,全面展現學生的知識結構、能力表現和內在潛能,讓評價理念從學生知識本位轉向素養(yǎng)本位,評價方式從線下轉向線上,從定時評價轉向隨時、全時評價,從傳統(tǒng)的單一評價轉向豐富多元的立體評價,打造多元互動的學評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精細的“數字畫像”,讓教師、家長、學生根據評價指南,共同促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凌校長精彩的發(fā)言獲得全場熱烈掌聲并迅速收獲一批粉絲。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5月24日,在“數字賦能,學校自主發(fā)展”的校長論壇上,凌乾川校長為同行們帶來《玉潤生命,林呈千姿》的學校新生態(tài)課程建設實踐分享:學校在“新生態(tài)”教育哲學基礎上,承接“立地正身,走向生命個性的自然舒展”的辦學理念,學校提出了形象化表達的課程理念“玉潤生命,林呈千姿”,即課程通過面向全體、創(chuàng)建優(yōu)質課程、構建生態(tài)環(huán)境、挖掘優(yōu)質課程資源等方式,不斷潤澤兒童生命,不斷為每一個兒童的生命增光添彩。學;趪艺摺W校實際情況,緊抓育人目標,在新生態(tài)教育思想、學校辦學理念及課程理念指導下,挖掘學科間的邏輯關系,構建起“3+6+N的新生態(tài)課程體系”。三個平臺、六個模塊,通過學校多年的課程建設歷程,形成了具備學校特色的語文課程、數學課程以及大融合課程。凌校長的講座讓與會校長們感受到玉林中學附小新生態(tài)教育的魅力——追求學生的個性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多方面素養(yǎng)同時發(fā)展,多方面素養(yǎng)整體發(fā)展,注重融合育人以及適性育人。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凌校長的分享獲得首都師范大學楊朝暉教授的盛贊,楊教授點評玉林中學附小的課程建設主題鮮明、內容詳實,以問題解決為導向,學校課程建設具有系統(tǒng)性、持續(xù)性、創(chuàng)新性、先進性,讓聽眾印象深刻,受益匪淺。(李林 通訊員 何佩霖)Nla四川教育在線-四川教育訊息

玉林中學附小,凌乾川校長,第十四屆全國自主教育研討會,獲盛贊
責任編輯:毛逸舟  由四川教育在線網整理發(fā)布
網站簡介   |  法律聲明  |  聯系我們   | 
Copyright © 2010 - 2021 四川非凡魅力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 川公網安備:5101040200025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川)字第00850號 川廣審批準字[2019]13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川網文〔2022〕3363-037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川B2-20200029
廣告聯系QQ443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