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新津區(qū)外國語實驗學校的羅艷老師,帶著人工智能強勢“入駐”小學語文課堂,一場作文教學的變革正在上演!如今這個AI盛行的時代,什么都講究智能化,教育領域也不例外。
這次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習作是寫讀后感,看似常規(guī),卻被羅老師玩出了新花樣。雖說孩子們從三年級就開始接觸這類作文,但之前的評價標準沒那么嚴格。到了五年級,按照與時俱進的教材和課標要求,孩子們的寫作水平得更上一層樓。這次習作要求孩子們挑選一篇讀過的文章或書籍,簡潔介紹內(nèi)容,聚焦印象深刻之處,選取一兩個感觸點,結合自己的閱讀積累、生活體驗,真情實感地抒發(fā)感想,還能巧妙引用原文語句。
羅老師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沒有一上來就“填鴨式”教學,而是讓孩子們先根據(jù)要求自由創(chuàng)作初稿。逐一審閱這些初稿后,孩子們寫作中的“疑難雜癥”就被她摸得透透的,教學重難點也清晰明了。課堂上,一位同學道出了大家的心聲:寫讀后感時中心和主題老是不突出。小學生寫讀后感,常常變成內(nèi)容“搬運工”,大半篇幅都在復述書籍內(nèi)容,結尾才匆匆忙忙用幾句話交代感受。再看看作文題目,要么千篇一律的“讀《xxx》有感”,要么直接“讀后感”三字了事,讓人一頭霧水。
為了攻克這些難題,羅老師掏出了寫讀后感的“獨家秘籍”——“引、概、議、聯(lián)、結”五字訣。
課堂上,羅老師現(xiàn)場展示如何用豆包軟件批改作文。只見她熟練操作,打開軟件,點擊進入作文批改助手,導入孩子們的手寫作文圖片,一鍵點擊“批改”,批改結果和修改建議瞬間就出現(xiàn)在屏幕上。羅老師以大Y同學的作文為例詳細講解,其他同學看得眼睛都直了,滿臉都是羨慕。接著,四位同學上臺實操,輕松上手,直呼“so easy”!羅老師給學生35分鐘寫作文,寫完后5分鐘自我檢查修改,再花5分鐘和同桌互相批改提建議。
最后,還布置了特別的“課后作業(yè)”——回家用家長手機找AI批改作文。羅老師貼心提醒大家,市面上的AI軟件參差不齊,有的不能傳圖,有的沒評語和分數(shù),而豆包作文批改助手不僅免費,功能還超強大,必須安利!
課后,羅老師隨機采訪了幾位同學,大家紛紛表示AI批改作文太有趣了,像開了“寫作外掛”一樣,對寫作幫助很大?磥,借助AI輔助寫作,能讓孩子們更快掌握寫作技巧,提升邏輯思維和表達能力。
不過,AI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同學們發(fā)現(xiàn),AI給出的評語有些“模板化”,比如“豐富表達形式,優(yōu)化結構條理”頻繁出現(xiàn)。而且修改建議里的高頻詞反復“刷存在感”,用多了文章就顯得沒新意。但不可否認,AI批改在提升教學效率、精準指導學生修改作文、增強學生對寫作的認知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長期使用還能讓習作更有條理。只是,面對AI批量化點評的局限,我們得教會學生理性判斷,篩選有用的建議,合理借助AI實現(xiàn)高效學習。
羅老師特別強調(diào),AI雖然能幫忙批改作文,但永遠無法替代老師。老師閱讀作文時,能挖掘出學生的閃光點,揪出問題根源,這才是助力學生成長的關鍵。畢竟作文是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窗口”,老師要透過文字走進學生內(nèi)心,這才是教育的真諦。(張紅)
新津外實校,小學語文作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