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新聞網(wǎng)

新聞熱線:4000-2300-35 QQ:3283783520

幼升小銜接得好 家長孩子都輕松

來源:成都商報  作者:王勤  熱度:℃   發(fā)布時間:2016-03-01


    新學期開始,不少同學都有些不適應(yīng),而諸多開學綜合征中最突出的要算幼升小了。“幼升小的孩子,應(yīng)該提前半年就做準備?!比ツ晡覀兊摹凹议L進?!被顒又校簧傩iL和老師都提醒家長,要孩子適應(yīng)小學生活,提前準備很有必要。再過半年又到幼升小了,我們將陸續(xù)刊登幼升小家庭的典型故事,希望對家長們有所幫助。


    幼升小咋銜接?

    名師講座來幫你

    進入小學,意味著孩子邁入了更加正規(guī)、更有規(guī)律的教育氛圍當中。而很多家長在幼升小這個階段往往處于迷茫、焦慮之中,一方面希望能夠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另一方面又希望孩子學有所成。但如果孩子入學前沒有任何準備,入學之后難免遭遇各種不適應(yīng)。

    案例點評

    “快樂教育,自由發(fā)展”太極端

    電子科大附小張艾娜老師:現(xiàn)在很多家長所謂的“快樂教育,自由發(fā)展”太極端。進入小學自然而然就會有學業(yè)的壓力,學校對孩子也有了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要求。其實無論是學習新知識還是在學校,一個小小的進步對孩子來說都是快樂的。如果太過于自由,最后就變成自由散漫了。作為家校溝通的方式,QQ和微信群都是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學?;顒影才?,家長和老師共同關(guān)注孩子成長的一種方式,家長應(yīng)該掌握它,并融入這個群體中來。

    案例

    “自然生長”遭遇課堂規(guī)則 這個家庭苦不堪言

    小寶是成都一所知名公辦學校的一年級學生。為了送孩子進名校,寶媽寶爸可是花了非常大的力氣。但寶媽萬萬沒料到,小學的第一學期給她帶來的困擾,比進這所學校還要大。

    對于兒子的教育,寶媽和老公一直采取“自然生長”的法則?!拔易约簭男【褪欠硼B(yǎng)模式,父母沒有逼著上這班那班的,最后也順利成才了。我認為兒子按照這個方式來就可以了。”寶媽說,雖然幼兒園在最后一年對孩子們進行了一系列的幼小銜接訓練,但是在家里,并沒有制定任何的針對性措施。沒上過早教,沒去過任何補習班,上小學前覺得兒子特別愛動,有點靜不下來,也沒有太限制。除了教一些社會禮儀以外,小寶幾乎是一張白紙?zhí)と肓诵W的校園。

    最“皮”的孩子

    課堂上話多得“根本停不下來”

    回想起兒子剛進小學的前三個月,“焦慮”兩個字已不足以形容寶媽的心情和處境。數(shù)學老師評價小寶是自己教書十幾年最“皮”的孩子。

    入學遇到的第一大挑戰(zhàn)——小寶太愛說話。在課堂上,前后左右到處說,連小朋友集體午休的時間,他也能站起來講一個笑話逗樂全班。開學沒兩周,老師不得不給小寶換了座位,前后左右全部換成新人,但沒兩天他就和新“鄰居們”打成一片。后來換了一個特別安靜特別乖巧聽話的同桌,小寶的話嘮毛病才好轉(zhuǎn)了一些。

    由于太愛說話,老師讓小寶在教室后邊罰站,但一回到座位上就又說開了。他能把老師正在講的內(nèi)容無限延伸后,就與同學說到一邊去了。

    做作業(yè)拖拉

    每天只挨兩次批評就很高興了

    愛說話的問題還沒解決,第二個問題又冒出來了——做作業(yè)特別拖拉。小寶腦袋里從來沒有“作業(yè)”這個概念,剛開始的半學期,他還是按照幼兒園模式,回家就玩,一定要等到爸爸媽媽下班回家,陪著他才開始寫作業(yè)。做作業(yè)的過程也無法集中精神,每次作業(yè)要一個多小時才做得完。寶媽哄過罵過甚至打過,但收效甚微。

    雖然寶媽心里急得不得了,但小寶依然我行我素。他會每天跟媽媽匯報老師批評的次數(shù),有一天只被老師批評了兩次,還特別高興。寶媽說:“他根本不在乎外界的眼光,關(guān)注點永遠只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span>

    體育課不會跳繩

    沒想到好動和好運動是兩回事

    最讓寶媽想不到的是小寶的體育作業(yè)。國家要求小學一年級學生必須學會跳繩并達到一定標準,雖然小寶平時很好動,誰知道好動和好運動根本就是兩回事。小寶自從接觸了跳繩就特別不喜歡,因為他更喜歡互動類游戲。學校里為了鼓勵大家跳繩,還開展了類似“跳繩吉尼斯”的活動,家長們每天都在群里匯報孩子今天又能跳幾個了,體育老師甚至在群里公布還不會跳繩的小朋友名單,小寶就是其中之一。

    因為不喜歡這個運動,小寶上課對體育老師就各種不配合,既影響了班級的教學秩序,也影響了小寶的情緒和運動熱情?!靶毴雽W之前,我們根本不知道會有跳繩這項要求,更不知道小寶居然不會跳繩!”寶媽懊惱不已。

    不習慣與老師交流

    家長微信群只看不發(fā)言

    不僅孩子的問題明顯,寶媽對于小學生活也極度不適應(yīng)。首先不適應(yīng)的就是家校交流方式。每個班有微信群,又分班級群和家委會群,QQ群有作業(yè)群和事務(wù)群,幾個群整天不停地在閃,剛開始的幾天,寶媽覺得自己像是在被“追殺”。

    家長們在群里討論各種團購課程,曬自家孩子上了哪些補習班、興趣班,攀比之風盛行。這讓寶媽在各種群里只看不敢發(fā)言,根本無法融入班級生活。老師們也會在群里布置家庭作業(yè),告知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及作業(yè)完成情況。每次不點名,只用學號代替,但時間久點,家長們也明白誰是誰了。之前的寒假作業(yè),老師布置了一些提升類的數(shù)學題,稱學生可做可不做。開學第一天老師就在群里點評,哪些孩子補充作業(yè)完成得好。“這其實就是必須做的意思嘛!”寶媽發(fā)現(xiàn),自己在與老師的交流上也存在一些問題。

責任編輯:李雪娃

四川教育新聞網(wǎng)榮譽出品

行業(yè)合作:孫女士:028-85056429

手機:18780127311  郵箱:3283783520@qq.com
聯(lián)系電話:4000-2300-35  地址:成都市一環(huán)路南四段22號

Copyright © 2010 - 2015 四川教育新聞網(wǎng)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備1501925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