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國家《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增強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從而構建知識和增長技能,在4月18日谷雨時節(jié)來臨之際,西南交通大學子弟小學校開展了傳統農耕實踐教育研學活動。
師生同行,安全常伴
出發(fā)前一天,周曉明副校長給同學們講述了本次研學活動的意義,叮囑同學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應對這次的新挑戰(zhàn),要求大家高度重視,積極參與,注意安全。
活動當天7點30分,師生到校集合。王利琨校長再次強調此次研學的意義并進行安全、紀律、衛(wèi)生等方面的教育。隨后,師生們懷著憧憬和夢想出發(fā)了!
田園劇場,參觀糧食生產基地
在研學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通過觀看視頻、參觀水稻展館,學習水稻的發(fā)展歷史和生長周期,了解大米的制成品,完成農耕科普知識的學習。一分耕耘一份收獲,看似簡單的耕種卻有著很大的學問,做人也是如此,就像耕種一樣,只有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存儲量,才能取得滿意的回報。同學們還參觀了成糧原糧基地的自動化大米生產線,觀看了水稻生產的全過程,零距離感受現代農業(yè)生產的魅力。
妙筆生花,“帽”美如畫
草帽是豐收季里不可或缺的勞動工具,遮陽蔽日、抵擋風沙,同學們拿起畫筆,以其獨特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把那一頂頂簡單的草帽,變成獨一無二的“美帽”。同學們紛紛戴上親手繪制的帽子,五彩繽紛的帽檐下洋溢著幸福的笑臉,這和諧的畫面是農耕文化與藝術表現的完美結合。
親手烹飪,共享美食之趣
吃慣了城里的山珍海味,偶爾去田野間,學習用灶臺為自己做一頓美食。在遵守安全規(guī)則和老師們的指點下,同學們快速分工,有的負責清洗食材,有的負責生火,有的負責掌勺,個個干勁十足。共同完成了美味的午餐,當了一回生活小能手。
體驗古法爆米花,享父母童年樂趣
街頭轟一聲巨響帶來的香氣四溢的爆米花是80后家長的幸福童年回憶。今天同學們也體驗了一下爸爸媽媽童年快樂。只聽轟的一聲巨響,雪白的米花爆了滿盆,同學們爭先恐后地抓起米花塞滿整個嘴巴。
研磨豆?jié){,感受古法工藝魅力
同學們還體驗了石磨研磨這項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大家將泡好的大米和綠豆,放入石磨,通過手動的研磨,轉動磨盤,奶白色的米漿緩慢從石磨縫中流出,瞬間成就感滿滿。這種傳統的豆?jié){制作方法,不僅讓同學們認識了傳統的碾磨工具,也讓同學們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古法工藝的魅力以及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推車坐車,縱享詩意時光
同學們變身農民伯伯在田間運輸農作物,大家臉上綻放的笑顏就知道鄉(xiāng)間獨輪車活動有多好玩了!同學們還坐上了小火車,徉于田野中,穿梭在鄉(xiāng)間的小路上。道路兩邊有菜地、有花海,大家盡情享受著詩意的時光!
親近動物,盡顯和諧之美
孩子對動物有著天然的親近之感,近距離的觀察與喂養(yǎng)是生命愛護與生命的關愛之美,也是生命與生命共處的和諧之美。數鴨子游戲展現了孩子們的快樂和純真。孩子們化身喂鴨娃,一起數鴨子,鴨圈頓時變成歡樂的海洋。
最后,研學基地用一場充滿儀式感的“種子贈予儀式”來為本次農耕研學之旅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紙筆所達尚淺,躬行方能致知。農耕研學,學科融合,五育并舉,通過本次研學活動,同學們收獲了一段獨特的難忘之旅,真切地體驗到了農耕的苦與樂,學會了珍惜和感恩。今后,同學們一定會知行合一,用實際行動肩負起弘揚傳統文化的使命,努力成為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翁玉華 通訊員 李平)
西南交通大學子弟小學,研學活動